中文
 

Follow us 

Job Tips

公司裁員或倒閉 人工應該點計?

Publish date:11 Sep 2017

Popular Articles

強積金倡供款入息上下限加3000元 勞資雙方每月最多要額外供款150元
國泰業務恢復強勁 CEO林紹波預告向員工派至少4周花紅
最新失業率維持3.1%  銀行料2025年或回落至2.9%
政府向緬甸及泰國發黃色旅遊警示  旅遊保險包唔包?
【教育及職業博覽2025】逾820間機構提供升學就業資訊
打工仔日做夜做,每日每九晚六做足九個鐘,有時仲要犧牲埋食lunch嘅時間做野、放工開OT。其實個個做到咁辛苦,無非都係為左份糧,用以維持生計、養妻活兒、比家用、閒時消費娛樂下。所以,話打工仔係為左份人工而搏殺都不為過。咁touch wood講句,如果公司不幸倒閉、比人請食肥雞餐,或者公司要同人合併,迫於無奈要裁員炒左我,份糧應該點計先?而家我單方面被裁,我一向又咁努力工作,冇理由一啲賠償都拎唔到掛?
 
如果你連續受僱2年以上,因為公司結業或搬遷而被解僱;因公司裁員而被解僱;合約期滿前不獲續約;連續4星期內,停工日數超過正常工作總日數的一半 (例一星期工作5日,四星期即20日,但公司喻你停工11日),不獲支付工資的日數亦超過正常工作總日數的一半 (例4星期工作20日,但有11日冇出糧);或是連續26個星期內,不獲分配工作並不獲支付工資的日數超過正常工作總日數的1/3,你都可以得到遣散費作補償。
 
咁遣散費應該點計呢?無理由公司話比幾多就收幾多架嘛!員工都有權利知道自己應該得到幾多賠償,同埋有義務知道個賠償金額係點計出黎。遣散費的計算方法有二:
 
一是領月薪的員工,賠償金額就係按最後一個月的薪金的2/3再乘以年資,月薪以$22,500為上限。所以,無論係月入20萬的CEO,定係一個月得$30,000的高級文員,月薪都係以$22,500去計算。
 
二是收日薪或件薪的員工,遣散費就係喺30個正常工作日中,由僱員選任何18天的工資再乘以年資,僱員亦可選擇用員工最後12個月的平均工資去作計算。
 
月薪僱員最後一個月的薪金 x ⅔ x 服務年資
日薪或件薪僱員於30個正常工作日中選任何18天的工資 x 服務年資 或
最後12個月的平均工資 x 服務年資
 
至於連續受僱5年以上的員工,若非因裁員或嚴重行為不檢而被解僱;因健康理由 (附有註冊醫生證明) 永久不能再從事現任工作而自動辭職;或是年滿65歲並自動辭職都可以攞長期服務金補償。服務金的上限和計算方法同上,但獲遣散費的員工,不能同時獲發長期服務金。
 
咁僱主要幾時向僱員支付遣散費同長期服務金呢?遣散費的話,根據《僱傭條例》,僱主必須在 收到僱員申索遣散費的書面通知後2個月內,向僱員支付遣散費。而長期服務金,僱主則必須在僱 傭合約終止後的7日內向僱員分發。
 
另外,有人會問公積金、退休計劃利益或按年資所支付的酬金會否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有所抵觸,答案係會嘅。任何有權獲發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員工,如已獲支付一筆按服務年資去計算的酬金、職業退休計劃利益,或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中,已獲支付一筆累算權益,就會同上述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款項抵銷,金額上限的條款卻與兩者相同 。
 
睇到呢度,希望大家都有袋到野落袋,咁萬一大家日後真係咁唔好彩,遭遇以上情況,都可以知道自己的賠償金有幾多、金額如何計算等等,到時就唔會騰曬雞啦! 
 
文:Noelle
Tags:
#公司倒閉
#裁員
#遣散費
#長期服務金
#僱傭條例
#退休
#OT
#肥雞餐
#補償

Popular Articles

強積金倡供款入息上下限加3000元 勞資雙方每月最多要額外供款150元
國泰業務恢復強勁 CEO林紹波預告向員工派至少4周花紅
最新失業率維持3.1%  銀行料2025年或回落至2.9%
政府向緬甸及泰國發黃色旅遊警示  旅遊保險包唔包?
【教育及職業博覽2025】逾820間機構提供升學就業資訊

Hottest Tags

#強積金上限
#強積金下限
#勞工顧問委員會
#國泰
#國泰航空
#國泰貨運
#國泰生活品味
#香港快運
#花紅
#政府統計處
#失業率
#香港勞動人口

Jobs you may interested

You may also like

強積金倡供款入息上下限加3000元 勞資雙方每月最多要額外供款150元
Market News
國泰業務恢復強勁 CEO林紹波預告向員工派至少4周花紅
Market News
最新失業率維持3.1%  銀行料2025年或回落至2.9%
Market News
政府向緬甸及泰國發黃色旅遊警示  旅遊保險包唔包?
Hot Topic
【教育及職業博覽2025】逾820間機構提供升學就業資訊
Education
網絡傳協盛建築「結業信」 勞工處:已提妥善處理員工補償
Market News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Please read and confirm your agreement to our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before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Read and Ag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