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一向工作至上,有時為了趕返工而不吃早餐,過了吃午飯時間又隨便以下午茶代替,到晚上開完OT之後才大吃大喝一頓。這種食無定時的生活方式若果持續下去,最傷的莫過於是自己的胃部。
如果經常覺得胃脹脹?這樣很可能是「胃氣脹」,胃氣卡在胃裡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令人非常不適。
胃氣脹(或功能性胃痛)是一種狀況,也是很多病的徵狀,因此不能少看它。元兇往往都是我們積累吃了難以消化或根本消化不了的食物。當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時,便會在腸道裏發酵。發酵過程中細菌數量倍增,釋放大量氣體,刺激腸胃黏膜、影響腸胃蠕動,可引起脹痛、絞肚痛、放臭屁等等的徵狀。
1. 吃了不能消化的食物
最多人沒有留意的可數牛奶及奶類製品。牛奶中的糖份是乳糖。乳糖需要乳糖酵素來分解消化的。東方人普遍是欠缺乳糖酵素,所以當我們吃牛奶或奶類製品時,腸胃根本無法完全消化和分解當中所含有的乳糖成份。這些乳糖於是成為了腸道細菌的食物,間接在腸裏造成了發酵的效果,引致各種脹痛不適。
2. 吃了消化困難的食物
肉類脂肪、肉類蛋白質、煎炸多油的肉類或蔬果菜式、質量差的食油,都是難以消化及分解。這些未能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就會在腸道裏發酵,引起上述提及的惡性反應。另外,若將蔬果完全煑熟來吃,其實比吃未煑過的更難消化。你能夠接受的話,可盡量生吃蔬果。
3. 吃刺激性食物:吸煙、喝酒、咖啡、茶
吸煙、酒類、咖啡和茶,包括中西式,或是日式綠茶或港式奶茶,如長期食/飲用這類食物的話可能會令腸胃黏膜新陳代謝失衡,逐漸形成胃炎、潰瘍,甚至穿腸的病徵。這類刺激性食物也會令腸胃黏膜的絨毛萎縮,大大削弱消化能力,使食物不能完整地消化,繼而不能在腸裡發酵。另外,咖啡因又可導致胃與食道的賁門鬆弛而增加胃酸倒流的機會。
4. 吃糙米、多榖米、豆類時要留意
糙米、多榖米及豆類本質都屬健康的,但時常有人吃後在抱怨胃氣脹。這很可能是他們沒有把這些食材先浸水及隔水後才煑。因為種子上多帶有生長抑制劑,在乾旱的環境下是不發芽的,生長抑制劑在遇到水時會被溶解,種子才能夠發芽。所以如果吃糙米、多榖米或豆類時,沒有在烹調前充份浸水再棄掉那些水後才煮來吃,就有機會連種子生長抑制劑一併吞下。
而人類的腸道並沒有酵素去消化種子生長抑制劑,只有腸裏的細菌可以將其分解。這樣間接提供了額外的養份使細菌在腸道裏滋生,結果猶如食物在腸裏發酵一樣,引起不適。若你選擇吃這類食物,謹記將種子浸水發芽後才吃,這樣就可以避免引起腸胃不適。
5. 其他食物
包括:包裝的即食食物,大多含有防腐劑、色素及氫化脂肪。一般會連皮吃的生果,例如士多啤梨、桃、提子、梅等,若不是有機種植的,都含有難以已經湛透入果肉的防腐劑殺蟲劑,吃下可能會影響腸胃消化,所以吃之前都應該清洗乾淨。
文: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