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持續酷熱下,外出一會兒已汗流浹背,惟市民到便利店購買凍飲解渴時,或會忽視飲品中的糖分。有營養師提醒市民,選購飲品時應留意營養標籤,了解糖分攝取量。另外,不少市民開始注重健康,但即使飲品包裝強調「低糖」、「無糖」,都要留意成分表中是否列明含有代糖、甜味劑等,若經常攝取甜味劑,或會出現「糖上癮」,嚴重更可致癌。
營養師李棋華表示,市民上的「低糖」包裝飲品,主要代表每100克飲料中含少於5克糖。而為了讓消費者選擇「無糖」飲品,的確沒有加入傳統添加於食品中的糖類,例如蔗糖,但生產商會使用甜味劑突出甜味,它可分為營養性甜味劑以及非營養性甜味劑兩大類,前者有甜菊糖、羅漢果苷及糖醇類,像是赤藻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等;而人工合成的則有糖精、紐甜、阿斯巴甜等。
人工甜味劑比真糖甜百至千倍。李指出,其好處是可減低生產商的成本,故人工甜味劑常用來代替傳統的糖類,糖尿病患者也可攝取代糖。此外,由於代糖不會被消化,因此其熱量甚低,對減肥人士是一個好選擇。然而,人工甜味劑有不同副作用。李引用最新的研究指,經常服用代糖有機會出現「糖上癮」,「會不停再想食嘢」;嚴重者更會影響腸道微生態,或致癌。她建議,市民若要選購飲品,宜先看成分表或配方表,再看營養標籤,因為部分代糖、甜味劑沒有熱量,故不會列入營養標籤內。而在閱讀成分表時,可留意各成分的次序,排序愈前,代表含量比重愈高。她又提醒,人工甜味劑有不同名稱,包括「95字頭」的,如「952、95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