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復活節假期、五一勞動節及佛誕的安排,4月14日至5月5日期間的四個星期,每周都有一天假期,讓香港打工仔能夠享受短暫的「四天工作週」。面對這個意外的驚喜,各位打工仔的反應又如何呢?
在香港,「四天工作制」仍然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因為現行制度並未正式推行這種模式。不過,有些人會以「請病假」的方式,偶爾讓自己體驗一週工作四天的生活。然而,面對工作量不變而時間縮短的現實,部分人或許會感到壓力增加,甚至可能要在休假日加班來彌補工作進度,導致「假期變工作日」的情況發生。
然而,四天工作制其實帶來許多好處,包括:
🚀 提升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讓員工更專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低效或無謂的會議。
😊 改善身心健康:額外一天的休息時間有助減少壓力與職業倦怠,提高整體幸福感。
💡 促進創意與創新:充分休息後,員工的思維更靈活,創造力得以提升。
🚆 減少通勤負擔:少一天上班意味著交通時間與成本的減少,特別對長途通勤者有利。
🌍 降低碳排放:減少辦公室運行與通勤活動,有助環保。
⚖️ 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多一天空閒時間讓員工能更好地照顧家庭或進修,提升生活質素。
提升員工滿意度與留任率:更健康的工作環境與彈性安排,使員工對企業更有歸屬感,降低離職率。
這種現象在日本亦有類似的影響。日本政府於2021年表態支持四天工作制,一些企業如樂聲(Panasonic)、UNIQLO和日立(Hitachi)等約8%的公司開始試行。然而,日本人向來受「工作文化」影響,即使工時縮短,許多人仍覺得應該留在公司繼續加班,導致心理壓力增加。
反觀歐洲,英國於2022年在70間公司試行四天工作制,結果顯示其中56間公司決定維持此模式,認為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同時減少通勤及育兒開支。在「職業倦怠」(burnout industries)如醫療健康、非營利組織、金融與教育等領域,這項措施特別受到歡迎,因為它有效減輕員工壓力並提升工作表現。
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文化與社會環境,會影響四天工作制的實施效果。除了工作與生活平衡,這種模式還涉及碳排放量、生活品質及員工福利等因素,都是企業與政府需要考量的部分。面對香港這段限定的「四天工作制」,你的看法又如何呢?這樣的短暫調整,會否讓你期望未來能正式推行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