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夏季濕度高企,根據天文台數據,每年三月至五月平均相對濕度高達82%,加上打工仔長期坐辦公室、食無定時、缺乏運動,濕氣積聚問題愈來愈普遍。中醫認為「濕為陰邪,黏滯重濁」,都市人十個有九個體內有濕邪潛伏。濕氣未必即時發病,但會慢慢影響脾胃功能,導致疲倦、痰多、水腫、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濕疹、脂肪肝、高血壓等慢性病。
你以為訓唔夠,其實係濕氣搞鬼。以下8個方法,幫你改善生活習慣、祛濕健脾,重拾精神狀態:
1. 冷氣唔好開太凍
冷氣屬「外寒」,長期吹冷風會令血氣凝滯、脾胃受損。建議冷氣溫度調低外界氣溫2至3度即可,或改用風扇加開窗,減少濕氣積聚。
2. 每日適量運動
出汗係最直接祛濕方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星期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促進新陳代謝、排走濕氣。
3. 飲食戒口+定時定量
炸物、甜品、凍飲、生冷食物、辣野、酒精都會傷脾胃。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則濕生。建議食清淡、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減少濕毒積聚。
4. 食療祛濕
綠豆赤小豆湯、薏米粥、紅豆、蓮子、茯苓等都有健脾利濕功效。薏米被譽為「天然祛濕王」,有助改善水腫、濕疹、暗黃膚色。
5. 穴位按摩
承山穴(小腿後側)可祛濕、紓緩疲勞;極泉穴(腋下)可清心火、改善心悸。每日按揉兩次,有助疏通經絡、調理氣血。
6. 避免潮濕環境
春夏多雨,避免淋雨、涉水、訓地板。地板濕氣重,易引起四肢痠痛。保持居家乾爽通風,有助減少濕氣入侵。
7. 衣物要乾爽
潮濕天氣下,濕衫未乾唔好著上身。出汗或淋雨後要即時換衫,避免濕氣黏身。保持衣物乾爽,有助減低皮膚病風險。
8. 留意身體警號
每日起身攰、頭重、訓極唔夠、舌苔厚白、大便黏馬桶、排唔清,都是濕氣重的徵狀。中醫認為「濕困脾胃,百病由生」,唔好再忽視。
濕氣唔止影響精神狀態,長期積聚更會損害免疫力、引發慢性病。打工仔要由生活習慣入手,改善飲食、增加運動、遠離濕環境,濕氣自然無位企。
文:Noelle@ECjobsonline 編輯部
1 days ago
1 days ago
1 days ago
6 days ago
07 Nov 2025
07 Nov 2025
06 Nov 2025
06 Nov 2025
31 Oct 2025
28 Oct 2025
15 Oct 2025
15 Oct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8 Sep 2025
25 Sep 2025
25 Sep 2025
Contact Us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