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每週工作一天,已足夠帶來心理健康益處,更多工時未必更幸福。來自劍橋大學與索爾福德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9至2018年間、逾70,000名英國人的工作模式與心理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每週只需工作8小時(約一天),就能將心理健康問題風險減少30%。而超過這個工時門檻,並未帶來額外的幸福感提升。
研究發表於《社會科學與醫學期刊》(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動機源自對未來工作型態的預測——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與自動化技術普及,傳統的全職工作模式可能不再是主流。研究者希望找出「最低工作劑量」,即人類在不過度勞動下仍能獲得心理益處的工時。
研究共同作者、劍橋大學社會學者Dr Brendan Burchell指出:「我們知道失業對心理健康有害,會影響自我認同、地位感、時間管理與集體目標感。但這項研究首次證明,有薪工作只需少量,就能帶來正面影響。」他強調,一週工作一天已是心理健康的最佳劑量,再多一分鐘都可能改變效果。
薩福德大學的Dr Daiga Kamerade則補充:「未來幾十年,機械人與AI將取代大量人力工作。若全職工作不再普遍,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工時分配,讓更多人能分享到工作的心理益處。」
研究團隊提出多項未來工作模式建議,包括:
Burchell更預測,若英國以減少工時而非加薪作為提升產能策略,十年內「一週四天工作制」可能成為新常態。這項研究不但挑戰了傳統「工時越長越有價值」的觀念,也為未來職場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打工仔而言,或許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工時長短,而在於工作的意義與生活的平衡。
文:Jamie@ECjobsonline 編輯部
1 days ago
6 days ago
7 days ago
06 Nov 2025
06 Nov 2025
31 Oct 2025
28 Oct 2025
15 Oct 2025
15 Oct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9 Sep 2025
28 Sep 2025
25 Sep 2025
25 Sep 2025
17 Sep 2025
17 Sep 2025
15 Sep 2025
Contact Us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