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並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近日預言,未來十年內,人工智能的進步將使全球大部分工作不再需要人類,甚至包括醫生和教師等依賴專業知識的職業,而僅有三種類型的職業可能得以倖存。
蓋茲於今年二月接受美國NBC節目《今夜秀》採訪時表示,儘管目前許多領域仍然需要依賴人類專家的專業能力,例如「出色的醫生」和「偉大的教師」,但未來十年內,人工智能將能提供高水平的醫療建議及輔導服務,這些專業知識將更加容易獲得。蓋茲提出的「自由智能(Free Intelligence)」概念,預示著世界將邁入人工智能引領的新時代,徹底改變工作模式。
蓋茲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的進步速度令人驚嘆且幾乎無限制,甚至帶有一定的威脅。他提到曾要求OpenAI開發能在高中AP生物考試中取得最高分的模型,原本預計需要兩到三年,卻僅用了數個月便成功完成。他相信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讓人類減少工作時間,例如一周僅需工作2至3日。然而,是否能維持原有薪酬水平和生活品質仍有待觀察。
此外,蓋茲預測人工智能將對大多數職業產生影響,僅有「程式設計師、生物學家、能源專家」三類職業因需依賴人類操作及決策,可能得以倖存。一些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功能不在於完全取代人類,而是通過協助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微軟人工智能執行長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則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行業運作方式,並可能對全球勞動力市場造成巨大不穩定。
儘管如此,蓋茲表示人工智能是否應用於可取代的領域仍取決於人類自身的選擇,這為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保留了一絲希望。他認為,隨著時間推移,涉及製造業、運輸業及農業的問題有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得到解決。此番言論不僅展現了人工智能的潛力與挑戰,也引發了關於人類如何適應未來生活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