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30日),全球首個專門調解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機構 -「國際調解院」(International Mediation Institute)在香港正式成立,標誌著全球治理和國際法治邁入新階段,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全新機制。
當天,《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在香港隆重舉行,彰顯國際社會對調解機制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85個國家及近20個國際組織的約400位高層代表出席,共有33個國家率先簽署公約,成為國際調解院的創始成員國,奠定這一嶄新國際機制的法律與政治基礎。
國際調解院由中國與18個國家共同倡議推動成立,是全球首個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機構。該機構將秉持當事方自願原則,受理國與國之間、國家與外國投資者之間及涉及國際商業的爭議,為和平解決國際糾紛提供新平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活動上表示,國際調解院的成立源於中國與多個志同道合國家三年前的共同倡議,體現國際社會對多邊合作與和平解決爭端的集體期待。他還指出,香港回歸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典範,「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香港繁榮穩定提供信心。香港兼具普通法與大陸法雙重法律體系優勢,營商環境成熟,是國際調解的理想之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則認為,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不僅體現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和專業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全球法律與外交舞臺上的地位。他強調,中華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對調解事業影響深遠,香港將全力支持調解院的運作與發展。
香港法律與政界人士亦表示,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顯示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制度的高度信賴。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積極培育具國際視野的調解人才,鞏固其作為國際爭端解決中心的地位,助力國家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模式。
此外,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瑞士外長卡西斯及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等多位政要均讚揚國際調解院的設立具有劃時代意義,並肯定中國在推動全球治理與多邊主義方面展現的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