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徠仕最新發表的《2025年香港退休調查》指出,在高生活成本壓力下,超過一半受訪港人認為,需累積至少500萬港元現金資產,才能安心享受退休生活。與此同時,「微退休」及「退休後再就業」等新興模式逐漸受到關注,反映港人對傳統退休概念的重新思考。
部分受訪者表示,若資產達200萬港元以上,會考慮在50歲後展開為期一年以上的「微退休」,即在職涯中安排短期且有計劃的休假,用以紓緩壓力、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或實現個人興趣。而「退休後再就業」則是另一種靈活選擇,讓市民在退休後重新投入職場,維持身心活躍。
根據調查結果,靈活退休模式的接受程度如下:
群組 | 偏好靈活退休模式(微退休+退休後再就業) | 按個人計劃退休 | 訂立退休儲蓄目標 |
50歲以上 | 58% | 60% | — |
50歲以下 | 40% | 47% | — |
高收入人士 | 70% | — | 51% |
註:靈活退休模式包括「微退休」及「退休後再就業」
此外,調查顯示高達79%的受訪者傾向退休後再就業,並認為保持身心活躍比維持收入更重要。當中有40%更計劃在退休後六個月內重返職場,顯示港人對退休生活的期望已不再局限於「完全退出工作」。
普徠仕環球投資方案策略師沈文婷指出,港人正逐步接受更具彈性的退休方式,這亦意味著投資策略需要與時並進。她強調,退休投資不僅要考慮市場波動與通脹,還要兼顧「長壽風險」——即退休儲蓄是否足以支撐數十年的生活。
針對港人對退休投資認知不足的情況,沈文婷介紹了美國等成熟市場的「退休配置路徑」方案,涵蓋退休前30年至退休後30年的長周期,並根據距離退休的時間,靈活調整股票與債券的比例:
此彈性框架有助港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平衡風險與回報,並減少情緒干擾,為探索靈活退休模式提供可行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群體雖然對靈活退休模式最感興趣,但只有51%已訂立退休儲蓄目標,為各收入組別中最低。普徠仕大中華區分銷業務高級董事陳偉文表示,香港傳統的退休模式正受到挑戰,但市民普遍缺乏足夠的投資知識來支持靈活退休的理想。
文:田心@ECjobsonline 編輯部